赛斯纳庞巴迪

博眼球弃真相 客机“险些相撞”失公信误舆论

  

  昨(20)日下午,以某知名媒体(此处不点名了)在内的多家“良心”媒体纷纷报道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所谓民航业安全事件:“东航客机和全日空客机在跑道上险些相撞”。其中多以“险些相撞”、“对峙40分钟”、“惊险一幕”等词渲染,看的人且是心惊胆寒。

  倘若这次真的是一次事故症候,媒体是有必要引导舆论和行业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反思和改进,争取避免后续发生。但这次事件它真的像这些媒体报道的那样“险些相撞”吗?

  然而并不是!

  事件发生在日本冲绳县那霸机场,因此我们查阅了部分日本当地媒体的报道情况:

 

 

 

 

 

 

 

  日本媒体报道主要在说管制员失误导致航班延误,可信息到了国内,媒体这么一报道 就变成了“险些相撞”呢?!

 

 

  东方航空也在今(21)日早间,对此事做出了回应:“5月19日,公司冲绳至上海浦东航班,由于那霸空管指挥错误,东航机组人员在地面滑行期间,发现有一全日空飞机相向滑行,主动停止原地等待,并第一时间联络空管。整个过程东航机组严格按照指令和程序执行,主动处置,避免了一起指挥错误造成的地面冲突。”

  为了帮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这次事件,我们采访了曾在日本有过四年飞行经历的陈建国机长。 

  陈建国机长:“首先这次事件根本就牵扯不到相撞上去,事件完全是由于管制员指挥失误,指挥全日空的飞机滑了等待滑出的东航飞机对面。因为两架飞机均无法倒滑,导致两架飞机短时间陷入僵持状态。其次,两架飞机并非在跑道上,也没有高速滑行,只是在滑行道上。一架飞机停着,另一架缓慢滑行而已,没有任何相撞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事件的真相到现在基本已经明了,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

  1、管制员指挥失误导致27架航班延误;

  2、东航机组紧急处置 避免可地面冲突;

  3、不存在险些相撞这种荒谬臆断;

  在绝大多数普通受众的认知里,对民航业一直有着些许神秘感,同时由于长期的服务观念影响还对民航业存在着不同的偏见,对待安全问题更为敏感。大众主流媒体对民航业的报道也几乎成为普通受众了解和认识民航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是像今天这样,主流媒体在未经核实事件真相的情况下就妄自猜测篡改事实、误导受众混淆视听,将一件管制员失误导致的航延事件夸大臆断到事故症候级别,是媒体公信力权威性缺失的极端表现!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民航业的不负责任!

  网友热议:

  爱飞行俱乐部 CAPT CHEN:我们就必须得不停地科普,靠谱的媒体不多了!

  野鹤闲云:媒体人中有着一大批道德败坏,狗屁不通,唯恐天下不乱败类。说他们是混蛋一点都不过分。

  陈捷:媒体监督,可谁来监督媒体呢?监督严厉,媒体没有了话语权;监督松了,民众又容易被谣言误导,希望原创媒体加强自身素养,转载媒体能加强核实力度,官方媒体能提高纠错能力。媒体请珍惜现有的舆情环境,不要以讹传讹!

  麦小兜:法律能不能约束这种社会乱象??

  肚娘雷雅:支持!反对无良媒体为搏眼球恶意抹黑民航!

  咖啡猫:现在的媒体的确都存在这种通病!断章取义,博取眼球。

 

  飞叶无寂:看了下日本媒体基本都是事实报道,西方媒体更是基本没关注。国内个别媒体标题党不知何时休。

  然而可气的是,这并不是民航业第一次被媒体误读误报!

  误读一:航班延误背后的致命逻辑

  2016年6月,吴建民大使因车祸不幸去世,在对吴大使缅怀哀悼的同时。有部分媒体将吴先生去世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航班延误。

 

 

  其中白岩松老师在2016年6月20号的《新闻1+1》中表示 :“我们再去做一个假设,如果没有飞机延误这样一种背景的话,也许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航班晚点导致司机等待疲惫而引发车祸,这种逻辑如果说得通,发明汽车的卡尔?本茨是不是罪魁祸首了呢?

  误读二:航班备降报迫降 不懂请看我们的科普

  某某航班乘客突发疾病,机长“迫降”挽救生命;受天气影响,A飞B的航班中途“迫降”C地;醉酒乘客机上闹事 航班紧急“迫降”;这样的标题不知道你看到过多少,反正百度收录的新闻就有52000篇。所以诸如此类,一遇备降就用迫降博眼球,特别是故障航班时,对机上旅客的反应也夸大其词,这种报道危言耸听,只会增加公众恐慌。借用网友们常常嘱咐的一句话“分不清楚没关系,但是如果出来误导读者,就不对了。”

  误读三:置安全于不顾 大肆渲染俄航“英雄主义”

  2016年11月4日,俄航在雾霾天降落的事件一时间被传的沸沸扬扬。

 

 

  大部分媒体开始了不遗余力的报道“雾霾天只有俄航飞机降落了 战斗民族果然名不虚传”。媒体的报道最基本的是保证事件客观真实,后来数据证实当日降落的航空公司并不只是俄航一家!(打脸)其次从媒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出发,媒体宣传的基调和思想将决定着社会舆论方向和公众判断力,而大部门媒体却将雾霾天降落的俄航披上了斗牛式的英雄主义,狂肆炫耀。难道事件背后的安全角度不该是最应该宣传和分析的吗?用《人民的名义》里赵德汉的一句话说就是:“你这个同志,思想很危险”

  误读四:通过图片就妄自猜测 事件真相令人寒心!

  今年2月烟台机场候机楼内,一位地面工作人员蹲在一个角落吃着什么。

 

  照片被PO出来后,不少媒体断然猜测这位工作人员是在“偷吃东西”,一时间网友的舆论通通刺向了这位“速食小哥”。随后采访得知:因前夜大雪导致早晨出港航班大面积延误,从早晨6点到下午1点,吕斌(当事人)一直在登机口照顾旅客,水米未进。在同事不住的劝说下,这才找了一个角落匆匆吃上几口面条。于是,便有了照片中“狼狈”的一幕…吕斌在采访时挠着头笑着说“被误解也没关系,民航的进步本来就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和监督。”媒体朋友们,看看你们之前的报道再听听听这句话,你们害臊不害臊!让人寒心不寒心

  写在最后的话

  从“险些相撞”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抓流量,对真相过分淡漠、价值观几近扭曲、媒体权威和公信力早已抛之脑后。

  作为民航业的一份子,我们决不允许中国民航的安全记录和服务品质毁在你们这样的媒体嘴巴里,当然你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中国民航创造我国民航历史上最好安全纪录:

  今年以来,我国民航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4月份,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84.6万小时,同比增长10.6%;通用航空飞行7.6万小时,同比增长13.9%。截至5月14日,我国民航实现运输航空安全飞行80个月、5000万小时,创造了我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纪录,也高于世界民航平均水平。截至2016年底,中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02(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22,美国为0.04),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04(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43,美国为0.08)。总体来看,中国民航近十年的安全水平高于世界民航同期平均安全水平11倍。

 

 

观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